close

20180521 再會,我所虧欠的一切.jpg

感謝 城邦 創意市集金石堂提供試讀機會^0^

 

【作品介紹】

如果你活得很激烈,你的生命是否會耗盡得更快?

●英、美、瑞、義、挪、芬、丹、德、韓等25國接力上榜

●《瑞典日報》、《瑞典快報》、《哥德堡郵報》、瑞典國家廣播 堅強推薦

●將人生蒸餾後,萃取一本關於希望、快樂、絕望和失落的書。

你也許不太可能瞭解,

一個人會為了生命而感謝你──如果你不也是快死的話。

娜希只剩下六個月可以活了,至少醫生是這麼說的。五十歲的娜希對失去並不陌生,但當她站在死亡的懸崖邊,同時又得知女兒懷孕時,她感到既憤怒又充滿希望……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度過僅存的歲月?要如何接受自己即將消逝的事實?與自己及這個世界和解,可能嗎?

娜希以一種未過濾且非全然傷感的語調,將一個臨死女人最後數個月的故事娓娓道來。她重新認識、釐清並整理母親與女兒之間強大又痛苦的羈絆,並以直接且不容忽視的筆調拋出對生命的叩問:我們能給下一代什麼?我們虧欠那些愛我們、我們愛的人什麼?

國際好評

「我幾乎立刻愛上這本傑出的小說!精緻的寫作、真誠及有力的角色以直接、非感傷的方式,處理生命裡最艱難的各種層次。」──丹麥出版社Politiken版權經理Charlotte Weiss

「一本我讀過最有力量的書!作者使用精準的語言描述人類最深層的情感和想法,非常傑出。這是一本超越時間的書,也是一本我想要一直去談論的書。」──荷蘭版編輯

「藝術視覺完整性令人驚豔。娜希的聲音是如此直接及真誠,彷彿就像坐在隔壁房間說故事一樣。這是一本美麗、大器且令人難忘的小說。」──英國版編輯

「這是一本關於忽視與無能為力、關於愛你的小孩,但是又憎恨身為母親的書,裡面也關於那些微小、固執、閃爍的希望。」──《瑞典日報》

「《再會,我所虧欠的一切》是關於人如浮萍漂泊與失落的故事,文字如同《生活是頭安靜的獸》伊麗莎白‧斯特勞特般精準細膩;也是本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羈絆與拉扯的書,就像小說版的《母親這種病》。邦德以《再會,我所虧欠的一切》提問:父母的死將留下什麼給子女?為人父母在踏上最後一哩路時,依舊盡量不讓孩子擔心受怕,讓子女看著他們凋零的生命,了解甚至預演自己的臨終之時,並從死亡體悟如何繼續活著──那是他們說愛也是說抱歉的方式。在每一段以愛為名的親子關係中,我們是不是始終對最愛有所虧欠?」──版權經紀人紀宜均
 

【作者介紹】
龔娜姿‧哈宣沙達‧邦德Golnaz Hashemzadeh Bonde

1983年出生於伊朗,後隨著父母逃至瑞典。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獲高盛基金會選為五十位全球領導者之一,並創辦非營利組織Inkludera Invest,致力於打擊社會邊緣化現象。另著有《她不是我》(She Is Not Me)。現與丈夫及女兒居住於瑞典斯德哥爾摩。

 

【登場人物】

娜希、馬速德(前夫,與瑪妍丈夫同名)、亞蘭(女兒) 、約翰(亞蘭丈夫)、瑪妍(大姊)、努拉(小妹)、克莉絲緹娜(主治醫生)、薩拉(革命團體之領導)、羅茲貝(革命團體成員之一)

 

 

如果你能把當時的情況視為情有可原,寬恕我會比較容易。

 

引用瑞典青年詩人Athena Farrokhzad詩集中母親的一句話作為起頭,開啟讀者的好奇心,提出種種疑問─這句話是在怎樣的時空背景下才可能說出?所提及的情況與本書情況的相關性?為什麼需要寬恕呢?

 

一件微不足道,但是美好的事。

 

以現年50歲的主角娜希「置生死於度外」之想法為故事的開端,揭露或多或少枝微末節的經歷,等待旁人來拼湊全幅的樣貌,一轉眼,劇情卻有了意外的變數─「癌症」,打破娜希的宣言,逼迫娜希直視內心的黑暗面,面對不堪的過去,重新檢視對「人生的看法」「母女關係的相處」「自我的定位」,在歷經多年的混亂、逃避後,是否得以迎來久違卻又簡單可得的「快樂」呢?

 

我們沒有想到自己還能這麼快樂。

 

「為什麼我會得到癌症?」

「我做了什麼活該得到癌症?」

 

之所以會有「癌」的結果,在Louise HayHeal Your Body一書中,提及若「心理層面」出現「長久忍受內心深處的憂傷與憤怒的侵蝕」的話,將影響到「身體」產生「癌」的症狀,套用在娜希身上再適合不過了。即使娜希認為生活看似已趨向平和及自由,卻一再忽視內心的崩解及潛意識的警訊,任其發展,最終身心承受不住而爆發到無法挽回的地步。「覺知自我情緒」,適時地紓解療癒心靈,練習並學會「面對、接受、放下」負面情緒,取得「身心靈的平衡」狀態,對每個人而言皆屬於人生很重要的課題!

 

雲霧,一切都是雲霧

 

一切依舊,一切都會傳遞下去

 

從書中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傳統社會」所延續而來對「角色定位」的看法─身為母親應該做什麼、做好哪些事情、表現出哪些反應、符合哪些期望、身為女兒呢,所帶來的影響範圍擴及「東西方社會」。「掙扎、對抗」是娜希內心長期出現的狀態,掙扎著是否順服「社會期待」,卻又強硬地對抗社會期待!心裡總是存在著身為「娜希自己」「亞蘭的媽」兩者間「角色衝突」的兩難困境─沒有當母親的意願卻懷孕生產、即使知道應為,卻拒絕表現為人母的舉止,導致了母女雙方之間的「隔閡」「疏離」痛苦「不信任」。傳統社會對各種角色的定位設定,倘若一一深入探討,或許其中總或多或少有些不符合時宜或邏輯的觀點,造就「刻板印象」的存在,進而影響到每個人在面對社會期待或社會眼光下對其行為處事方面帶來或多或少的限制及框架此類議題恰巧可以與近期因臉書發言而爭議不小的「醫生詩人」事件做相關思考。

 

我們要真正的自由。

我們要我們自己的自由,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每個人的自由。

 

娜希為了成為「自由」的女人,打扮亮麗,牽起了與馬速德的緣分;再度為了「自由」,走向「革命」,迎來截然不同的人生。何謂「自由」?關於「自由」的概念,聽起來很抽象,古今中外皆有各樣的闡述,隨著「時代推演」「情境背景差異」,導致每個人對自由的詮釋可能出現相似或相異的情形。如果是你,你認為什麼是「自由」呢?要如何呈現或落實心目中的「自由」呢?

 

革命像流星雨般落在我們身上。

 

我是沙,他們是根。

白沙流回大地。

 

獨特的「生長經歷」影響作者將本書的焦點之一著墨在刻劃娜希對國家「歸屬感」的看法及感受與近年來話題火熱的「歐洲難民危機」新聞做接軌,對「難民移民」議題有所關注的話,有機會不妨來看看,不僅可以增加這方面的認識及瞭解,還可以拓展看待世界的視野及觀點!

 

現在冬天結束,春光正盛。

太陽的紅花歸來,夜晚結束。

我們的胸口繁星如林。

 

 

arrow
arrow

    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